ABOUT

成务研究

为委托人权利不懈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不法原因给付的司法裁判分歧

浏览: 2024/7/2 11:48:42

阅读提示不法原因给付,从字面理解即基于不法的原因而为的给付,实践中一般是指当事人基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因所产生的给付行为。多名学者各自主持编写的立法建议稿中都有不法原因给付不得请求返还的条款设定,但均未被立法者采用,即我国民法典没有规定不法原因给付条款。但民事审判实

温馨提示:本网站发布文章均非河南成务律师事务所及律师提供的法律意见或建议,请勿直接适用。具体法律事务,敬请垂询。

 【阅读提示】

 
不法原因给付,从字面理解即基于不法的原因而为的给付,实践中一般是指当事人基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因所产生的给付行为。多名学者各自主持编写的“立法建议稿”中都有不法原因给付不得请求返还的条款设定,但均未被立法者采用,即我国《民法典》没有规定不法原因给付条款。但民事审判实务中,法院一直援引不法原因给付的理论进行裁判。
 
一、不法原因给付的类型
 
不法原因给付在审判实践中呈现的类型多样,常见的类型有有如下几种:
(一)因请托办事而产生的给付
违法请托办事的类型多样,例如不符合条件的入学、落户、没有资质的承揽工程。在不符合规定的情形下请托他人帮忙,并向受托人支付好处费,此种给付一般属于不法原因给付。
案例1 李某与黄某委托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2023)鄂10民终3323号
法院认为:李某委托黄某代为办理消除交通违章扣分信息相关事宜并因此支付15800元,此种请托并非是通过正常流程处理违章行为需要缴纳的费用,而是托关系、找门路的费用。这种行为破坏了国家对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及使用的有关规定,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有损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本案所涉非法请托行为形成的债务,构成“不法原因给付”,不具有正当性和受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案例2 王某、王某2委托合同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2024)苏09民终517号
法院认为:双方的合同内容是王某松委托王某龙打点相应关系,以达到准许王某松施工开展温棚养虾的目的。该合同内容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违反公序良俗情形,依法应当认定无效。民法保护的是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当给付者违背法律与社会伦理、将自己置于法律秩序之外时,法律将否定其返还请求权,从而彰显法律秩序对其给付行为的否定性价值评价,并由此强化社会大众的善良风俗理念和对公共秩序的关注,增强公民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同时也增加了不法给付者的经济风险,以达到阻止潜在不法给付行为的效果。王某松基于违背公序良俗的无效委托合同向王某龙给付的案涉101万元构成不法原因给付,不受法律保护,其主张王某龙返还该款项于法无据。
(二)不正当男女关系产生的给付
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或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而产生的给付行为,一般也会被认定为不法原因给付。
案例3 王某某、王某不当得利纠纷民事一审民事裁定书(2022)湘0406民初1366号
法院认为:原告王某某与被告王某无视国家的婚姻家庭制度,在王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其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德,损害了社会的公序良俗。由于双方支付给对方的款项均是为了维系或掩盖不正当的情人关系,系不法原因给付,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范围,应予驳回。
(三)出借赌资而产生的给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赌博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如果明知道借款人借款是用于赌博,法院一般会认定为属于不法原因给付。
案例4 毛清华与王某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24)云0629民初874号
结合被告提供的双方当事人的通话录音内容,能够认定被告2023年12月24日出具给原告的借条所涉及的借款28,000元,系双方在赌博过程中,原告出借给被告所欠。赌博行为不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也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原告明知被告参与赌博活动,仍然向其出借资金,双方之间的借贷合同应当认定无效。由此基于不法原因给付的款项不受法律保护,原告的相应诉讼请求缺乏合法的请求权基础,本院不予支持。
 
二、不法原因给付的司法裁判
 
既然给付的原因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是违背公序良俗,那给付之后,当事人能否通过诉讼要求返还?实践中对于能否返还,裁判者的观点不一。
(一)不支持返还
不支持返还的观点主要有种,一种认为不属于民事案件的调整范畴直接判决驳回起诉,另一种认为不法原因给付不属于法律保护的范畴,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案例5 杨峰、陈晨确认合同无效纠纷民事一审民事裁定书(2022)苏1203民初3399号之二
法院认为,原告因自己与被告之前妻发生不正当往来、为息事宁人向被告之给付,系不法原因给付。法律上有“不得主张自己之不法而有所请求”的原则,给付人不得请求返还,原告从事不法行为,将自己置于法律秩序之外,无予保护的必要。原告的主张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范围,其起诉依法应予驳回。
案例6  沈某某、严某某合同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2023)苏05民终14487号
法院认为:根据现有证据及当事人陈述,可以认定严某某请托沈某某帮忙疏通关系,使其经营的热风公司能够借用昆山市鸿某装饰公司资质及名义承揽工程。严某某请托的事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严某某与沈某某签订的《协议》应认定为无效合同。严某某向沈某某支付的案涉款项,属于因找关系等非法请托而形成,系不法原因给付,违背了公序良俗。严某某基于不法原因给付后向沈某某主张返还款项,不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故对严某某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二)支持返还
支持返还的观点主要是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结果来考量的,即不法原因给付属于《民法典》135条规定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是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的折价补偿。各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当相应责任。所以根据该规定,有支持全部返还的,有支持部分返还的。
案例7 王某、王某某委托合同纠纷民事一审民事判决书 (2023)鲁1721民初6486号
原告以支付价款的方式请托被告为其不符合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招生范围、条件的孩子疏通关系办理入学,不仅侵害了其他学生平等入学的权利,还扰乱了学校正常招生秩序和教育管理机制,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双方之间的委托合同应为无效。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且被告承诺返还原告6万元,故被告应当返还原告6万元。
案例8 郑某、梁某等赠与合同纠纷民事一审民事判决书(2022)鲁0402民初4387号
本案中,原告并未能充分举证证明梁某从开始就明知陈某有配偶而与陈某同居生活。而陈某明知其与郑某存在婚姻关系而与梁某同居生活,陈某的主观过错更大,其给付梁某款项属于不法原因给付。本院认为本案不宜支持原告主张的全部返还诉请,否则将起到对不法原因给付者的客观保护作用,于法理不合,且助长社会不良风气。本院考虑陈某与梁某同居生活的时间、主观过错、给付的金额等情况,酌情由被告梁某返还原告郑某款项15000元。
 
三、不法原因给付裁判的两难之路
 
《民法典》在制定不当得利制度时,很多学者建议把不法原因给付作为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形进行规定,但最终立法者没有采纳此建议。因为现阶段,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利于不法原因给付的裁判。
支持返还不法原因给付,无疑会鼓励不法。如请托帮忙类型中,支持返还会让请托人觉得,即使请托不成钱还能拿回来、不存在任何风险,甚至,请托事情办成后,依然可以主张要求返还。
但不支持返还,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支持返还,委托人没有达成目的或者受托人存在其他违约行为时,委托人还可以主张违约责任等。若不支持返还,非法受托人无疑会因此获得利益,这也是不公平的。
 
四、不法原因给付裁判个案的考量因素
 
在法律未对不法原因给付做出规定的情形下,“不法原因给付”形成的债务是按合同无效返还,还是不予保护,涉及利益平衡和法律秩序的价值取舍,需要结合个案进行判断。比如不正当男女关系予以的给付,男方反悔后起诉返还,因为其行为违背公序良俗,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是如果男方的配偶作为原告起诉,基于对家庭财产制的维护、基于对女方权益的保护,法院会综合考量支持返还的诉请。
案例9 艾金辉、梁凤丹等赠与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2021)浙0109民初21595号
本案中,原告主张与被告之间存在婚外情并交付款项,但未能充分举证,本院无法确认。退一步讲,即便原告诉称内容属实,在原告与第三人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原告为维系其与被告之间的不正当男女关系,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亦有违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该赠与行为属于“不法原因给付”,现原告请求法院对其不法行为予以保护,缺乏正当合理性。综上,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案例10 梅某与田某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2023)鄂2802民初1462号
法院认为:在第三人与原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内,无论被告是否知晓第三人的婚姻状况,其与第三人发展为长期的男女朋友关系,均违反了社会基本伦理道德及善良风俗,不应得到法律的正面评价和支持。被告抗辩第三人“不法原因给付”不属于民事案件受理范围的意见,于法无据,该赠与行为的无效后果当属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被告抗辩无理,不予采纳。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第三人向其赠与的款项。
 
五、结语
 
现阶段法律未对不法原因给付的法律后果做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裁判结果亦存在较大分歧。但恰恰这种不确定性,可以让不法原因给付者有所顾忌,权衡风险与收益,从而消除通过不法给付获利的目的。
 
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0Dq1qGC98Hhsy91hppZO_Q

专业团队 更多>>

成务研究 更多>>

热点新闻 更多>>

我们以“诚信、敬业、勤奋、干练和有效合作”的服务理念、为委托人权利不懈努力。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省会中心B座13层 联系人:姚律师 手机号码:15378716610 邮箱地址:yaomengkai@chengwucn.com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 一键拨打 15378716610